「來我這裡,來我這裡。」當莉莉·蘿絲·戴普飾演的女主角艾倫念誦著這段如同催眠般的囈語,似乎預示著一股深沉黑暗的降臨,那是古老的詛咒,是深淵的呢喃,是代表黑夜的陰影。那是吸血鬼-諾斯費拉圖,一曲編織了血與死亡的恐慄交響曲。
吸血鬼形象的流變
源自於歐洲的荒野怪談,以人血維生的怪物一直是驚悚故事中的常客,但直到19世紀末的作者,進一步將歷史人物與吸血僵屍的傳說結合,近代吸血鬼的形象才逐漸成型。在著名吸血鬼作品《德古拉》問世之後,更增添了其高貴、優雅,擅長魅惑人心的詭譎形象。

至於吸血鬼螢幕形象的濫觴,則起源自1922年的經典默片《不死殭屍—恐慄交響曲》(即時評分),雖然改編自經典作品《德古拉》的故事,但為了避開版權爭議,片名與角色名稱都做了大幅度的更動,片中的吸血鬼形象也更接近古老傳說中嗜食人血的殭屍、怪物,只是擁有控制人心的黑暗力量。
在這之後與吸血鬼相關的作品如雨後春筍的冒出,儘管各作品中的設定或多或少有些差異,其懼怕陽光、大蒜與十字架,能夠控制蝙蝠或老鼠等陰暗生物,並透過吸血來繁衍後代的主要設定一直被延續下來。由於擅於魅惑人心又遠離陽光,多數吸血鬼也被賦予了病態蒼白的肌膚,以及俊美妖異的外表。

到了近代,吸血鬼作品更被賦予了更多元的背景與形象,有以《暮光之城》系列為代表的浪漫派作品,也有如《刀鋒戰士》、《決戰異世界》等,結合了科幻與種族對抗情節的世界觀。近期如《人道主義吸血鬼徵求自願獻身者》這樣的作品,更深入挖掘吸血鬼的核心設定,為其增添了多元而怪異的人性。
吸血鬼:諾斯費拉圖
由新銳導演羅柏·艾格斯編導的作品《吸血鬼:諾斯費拉圖》(即時評分),改編自百年前的經典之作《不死殭屍—恐慄交響曲》,則重現了吸血鬼最原始、黑暗的恐怖形象。
事實上,這不是《不死殭屍—恐慄交響曲》第一次被重製翻拍,但《吸血鬼:諾斯費拉圖》不只帶著觀眾重溫驚悚電影的原初魅力,更以出色的視覺效果與氣氛營造入圍了包含第97屆奧斯卡金像獎「最佳攝影」、「最佳藝術指導」、「最佳服裝設計」與「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」四項大獎!

背景設定於十九世紀初的德國小鎮,一個典型哥德式劇情常見的時空,本片之所以能入圍多項技術類獎項,在於其用心塑造的時代氛圍,以及別出心裁的鏡頭語言。尤其是奧洛克伯爵(諾斯費拉圖)出場的幾段劇情,透過鏡位陰影的調整,更加強了其陰暗高大、恐怖且無所不在的形象,營造出駭人壓迫的恐怖氣氛。

本片運用了不少對恐怖片迷來說可能稍嫌「古典」的Jump Scare,卻也讓這部電影隨時籠罩在緊繃的觀影氛圍,加上劇情緊湊且高潮迭起,即使是鋪陳劇情的片段,也都延續了箭在弦上的緊張感,可說是一部毫無冷場的驚悚傑作!
眾星雲集的藝術傑作
本片的女主角莉莉·蘿絲·戴普乍聽之下或許有點陌生,但若提及她父親強尼·戴普,或許眼前就會浮現出一張畫著煙燻妝的熟悉面孔。仔細一看,莉莉的眉眼確實與他的父親有幾分神似,同時也繼承了其父親那陰鬱怪異的氣質,以及帶著些許癲狂的演出風格,在本片中飾演了被邪祟糾纏的女子,大膽奔放卻又細膩的演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!

除了表現精采的女主角外,一眾男演員也都是名號響叮噹的一線演員,如前「快銀」亞倫泰勒強森,以及在前一部作品擔任吸血鬼助手,在這部電影中擔當艾倫未婚夫,NTR受害者的尼古拉斯·霍特。兩位男演員苦情的演出都為這部電影的人設增添了更多層次。

熟悉的戲精演員威廉達佛,在本片中飾演一位亦正亦邪的教授,雖然協助了主角群打敗吸血怪物,但略顯瘋癲的形象使人印象深刻。夏流上一部看到威廉達佛的作品是艾瑪史東主演的《可憐的東西》,在該片中威廉達佛同樣飾演一位形象怪異的教授,能深刻感受到這位資深演員現在以「有趣」為核心的選角標準。

最後是在海報上看到他的名字,卻在電影中找很久都找不到的比爾史科西嘉。原來他就是電影中醜陋猙獰卻又壓迫感十足的吸血鬼—奧洛克伯爵。僵硬詭異的肢體動作,以及低沉又略帶嘶吼回音的聲音演出,不愧是以《牠》裡的小丑聲名大噪的演員,確實將許多人惡夢中的怪物形象帶到現實!

女人當自強,男人滾一旁
《吸血鬼:諾斯費拉圖》中的女主角艾倫,在年少時不慎喚醒了沈睡多年的奧洛克伯爵,隨後發生了一連串理應使她感到恐怖,卻讓艾倫感到無比歡愉的事件。這段夢魘般的經歷使她輾轉於療養院之間,直到遇見了真愛湯瑪斯,飽受惡夢糾纏的她才重新獲得清醒的神智。
但這股黑暗勢力並未放過艾倫,甚至透過其魅惑人心的影響力,佈置了一系列的手段試圖謀害湯瑪斯,並且最後真身降臨了兩人生活的小鎮,同時帶來無數疾病與死亡,逼迫艾倫獻上愛的誓言。電影中雖然有許多男性角色試著保護或控制艾倫,但根據古老的傳說,艾倫自己才是打敗黑暗力量的關鍵。

整部電影最後的結局令我想起了《可憐的東西》,在兩部作品中的女主角都直視了自己的慾望,並獲得身體的控制權。除此之外這兩部作品也意外的有不少相似處,例如整體的時代風格,以及威廉達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。而一部是「德古拉」故事的捏她,一部則是「科學怪人」的捏她,這點也意外的呼應。
雖然細究其中美術風格,《吸血鬼:諾斯費拉圖》以還原時代背景氛圍為主,而《可憐的東西》則是在古典歐洲的風格中再做奇幻、癲狂,且深具當代藝術批判性的延伸,但兩部電影卻殊途同歸的展現出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,以及冷咧陰暗的整體色調。

但最讓夏流有既視感的,還是在結局時發現,無論是《可憐的東西》還是本片中,儘管許多男性運用了各種手段試圖控制女主角,包含奧洛克伯爵(一個暈船而遠渡重洋追愛的高富吸血鬼,可惜沒有帥)在內的所有男性角色都失敗了,並在故事的結尾成了真正「可憐的東西」,留給夏流一個餘韻無窮卻又毛骨悚然的結局,是一部氛圍營造滿分,細究也饒富趣味的電影,在此向您推薦!